2022(第十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
發布時間:2022/5/26 9:55:58編輯:Ma Liang
已有6424人關注
為積極推動航空科技創新,表彰先進科技成果,促進航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向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追蹤科技前沿、交流創新思想、精準對接航空產業需求服務的學術平臺。中國航空學會每兩年舉辦一屆青年科技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
2022(第十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將于2022年10月在南昌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航空科技的創新與持續發展”,論壇由主會場、若干專業分會場以及學會多個青年科技人才活動組成,主會場將邀請有關領導和院士專家圍繞航空科技發展現狀、前沿趨勢、未來展望、重大工程需求等方面做主題報告,分會場將圍繞航空領域的各主要技術開展專業交流。
論壇面向國內征文,優秀論文將根據作者意向推薦至《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學報》《航空動力學報》《西北工業大學學報》《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航空材料學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航空工程進展》《機械科學與技術》《航空發動機》《測控技術》《失效分析與預防》等期刊正刊,其它由論文集收錄的英文論文由EI檢索,中文論文由《第十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正式出版(CNKI檢索),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并積極參會,F將有關征文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文對象
論文作者原則上為不超過45歲的青年科技人員。
二、征文范圍
1.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政策和規劃;
2.飛行器(含固定翼、旋翼、新型概念型飛機等)設計與總體優化關鍵技術,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力學,結構設計;
3.先進航空材料(含復合材料)與制造技術;
4.先進航空推進技術;
5.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航空機載系統、機電技術,環控、救生技術,多電飛機和全電飛機關鍵技術,航空測試技術;
6.臨近空間飛行器關鍵技術;
7.無人駕駛航空器及其相關技術;
8.通用航空飛行安全;
9.民航交通運輸;
10.其它相關技術。
三、論文要求
1.內容新穎、主題明確、能夠反映作者近期的研究進展或成果,文獻綜述類論文必須包含作者的獨立見解;
2.未在國內外出版物或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公開發表;
3.論文不得涉密,投稿時須同步提交不涉密證明材料,所有證明材料應加蓋所在單位保密部門專用章或單位公章(作者單位無保密部門),未提交不涉密證明材料的稿件按無效投稿處理;
4.論文格式必須與本屆大會論文模板(見附件)一致并包含模板中的全部內容,否則不予錄用,字數限6000字以內;
5.英文論文語法表達問題將會影響論文錄用,請投稿人注意。
四、投稿要求
1.投稿論文的作者中需至少有一人到會交流,未到會交流的論文不予出版、推薦;
2.投稿人原則上應為論文作者;
3.作者可根據專業方向和論文水平在備注欄填寫唯一意向期刊名稱,經評審未推薦到意向期刊的錄用論文收錄至論文集并送相應檢索機構,若不接受非期刊出版請同時在備注欄標注;
4.投稿時須在系統中同時提交論文的WORD與PDF版本;
5.不涉密證明材料應于5月15日前發送至cuizj@csaa.org.cn。不涉密證明材料應由所在單位保密部門出具,未設置保密部門單位應在證明材料中注明情況,并加蓋所在單位公章。
6.大會論文集錄用中文論文須繳納版面費1500元(5頁內,含5頁)、大會論文集錄用英文論文(EI檢索)須繳納版面費2500元(7頁內,含7頁),超頁均按200元/頁增繳;其余期刊錄用論文版面費由相應期刊按期刊標準自行收;
7.無論錄用與否,原稿均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五、投稿方式
投稿作者進入中國航空學會信息化平臺PC端,注冊賬號后進入“2022(第十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進行投稿,平臺網址:https://xcx.csaa.org.cn/client/index.html。
注意:在投稿過程中沒有提交成功或后續需補充的文件及信息請于5月15日前統一編輯郵件發送至cuizj@csaa.org.cn,并在郵件中寫明論文題目及作者。補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1)已投稿但未備注意向期刊;(2)不涉密證明;(3)英文論文所需的CTP&Author Name List;(4)沒有及時上傳的論文PDF版。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設備采購第2包手術顯微鏡、光學生物測量儀公開招標公告 發布時間:2023/6/9 10:21:24
- 項目概況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眼科設備采購 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市豐臺區金澤東路通用時代中心C座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06月30日 14點0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 準確率超70%!科研人員用AI為阿爾茨海默病作早期風險預測 發布時間:2023/6/9 10:15:56
- 6月7日,記者從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獲悉,由該學校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利用遺傳信息可為阿爾茨海默病作出早期風險預測。該研究將新型深度學習模型與基因檢測相結合,可估計
- 青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守護“中國濕島” 發布時間:2023/6/9 10:12:09
- “看,黑頸鶴回來了!”5月30日,祁連山國家公園央隆管護站站長馬忠山向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他的成果——他用巡護終端記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 紅外技術打開民用市場,未來10年有望迎來萬億規模 發布時間:2023/6/9 10:03:29
- 疫情期間,每個辦公樓、地鐵站都有無接觸測溫設備。此外,許多家庭都購買無接觸測溫槍。這些產品其實都是熱紅外技術的應用。這也讓熱紅外成像產品從工業、制造業、安防等商業場景中走到民用市場。這幾年隨著野外露營
-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到底有多持久?怎么判定?如何測算? 發布時間:2023/6/9 9:47:44
- 眾所周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下簡稱POPs) 具有四大特征,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遠距離遷移能力和高毒性。 所謂環境持久性,指的是POPs難以通過生物降解、光解、化學降解等被降解,在大氣、水體或
- 質譜分析法又立功!新的帕金森病診斷尿液蛋白質標記物被發現 發布時間:2023/6/9 9:39:33
- 普渡大學和Tymora Analytical Operations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對尿液胞外囊泡(EVs)蛋白質和磷酸化蛋白質進行質譜分析識別了一組可用于診斷帕金森病的蛋白質標志物。該項工作于本月發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