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rzrzp"><p id="rzrzp"><thead id="rzrzp"></thead></p></b>

    1. <video id="rzrzp"></video>

      歡迎來到 阿儀網

      免費注冊

      首頁 | 產品 | 求購 | 資訊 | 專題 | 找廠商 | 打聽 | 品牌 | 資料 | 技術文獻 | 展會 | 新品 | 促銷 | 招標 | 優質儀器
      廣告
      廣告

      您的位置:首頁>儀器儀表資訊>實驗室動態>種業“芯片”迎來“數字身份” 國家種質庫2.0建設今日啟動

      種業“芯片”迎來“數字身份” 國家種質庫2.0建設今日啟動

      發布時間:2023/3/1 9:17:03編輯:Ma Liang
      已有961人關注

      高達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著一層薄薄外殼的玉米、長在我國最南端的“袖珍”棉花……這些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奇珍異種,正保存在國家作物種質庫里,如今,它們將會迎來自己的“數字身份”,更好地釋放其自身價值,提升種質資源共享利用效率。

      作物種質資源是農業的“芯片”,是作物種業創新的源頭。2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與騰訊公司共同發起的“國家作物種質庫2.0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雙方將圍繞種質資源的數字化信息保護利用展開全方位合作,其中,騰訊公司將捐贈2000萬元,用于支持國家種質庫信息化建設工作。這意味著,通過推動資源遺傳信息和實物整合、數字種業工具開發等工作,國家作物種質庫的信息化建設能力將有望得以提升,從而推動農作物種業“芯片”創新發展。
       
      加速資源遺傳信息和實物整合

      國家作物種質庫負責全國作物種質資源的長期戰略保存,被譽為種子的“諾亞方舟”和種質資源的“中央銀行”,國家作物種質庫新庫已于2021年9月建成,今年將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底,我國收集保存資源總量突破54萬份,保護了一大批珍稀瀕危資源;每年向科研、育種和生產提供有效利用10余萬份,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的作物育種和農業科技創新。
      如果把作物種質資源的保存和資源實物共享比作“種質庫1.0”,那么推動資源遺傳信息和實物整合,并實現高效共享則是“種質庫2.0”。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作物種質資源學科帶頭人劉旭指出,當前,我們正在圍繞農業產業重大需求,組織開展作物重要性狀鑒定評價。為此,建設好種質資源大數據信息系統,對提升國家種質庫新庫的條件能力,促進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支撐鑒定優異資源的共享應用都至關重要。
       
      “如何進一步釋放資源價值,推動種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種質資源工作新的歷史使命。項目將加快我國種質資源遺傳信息和實物整合、數字種業工具開發等工作。”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所所長周文彬說。

      破解從資源到育種的卡點痛點

      記者了解到,捐贈款項將在3年內分期分批捐贈完畢,用于支持“種質庫2.0項目”的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設和完善種質庫2.0數據集成與分析系統。二是提升作物種質資源鑒定能力條件。三是建設可視化交互式信息展示系統。
      通過這三方面的工作,國家種質庫將建成面向育種家的數字種質資源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加速育種數字化工具,以及可共享種質資源的全基因組級基因型鑒定信息,以此來破解從資源到育種的卡點痛點,引領種業科技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

       
      “我們將共同建設數字種質庫,滿足種質的數字化存儲、計算、展示、安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進而為1萬家育種機構、20萬育種科研人員提供數字化支持,通過數字種質庫的建設來幫助破解育種科研的痛點,加速我國種業4.0的彎道超車,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騰訊公司副總裁、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說。

      留下永久的種質科普數字資產

      種質資源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幾代人初心不改,幾十年如一日接續奮斗,才有了如今的這座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寶庫,為支撐新品種、新基因、新技術等種業科技創新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是一項公益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說。
      項目將在深圳前海落地一個公益性質的永久科技館,雙方將圍繞農業科技與種質安全,運用前沿展示技術,打通線上線下,留下永久種質資源科普數字資產,向社會公眾提供可持續的科普服務。

      “項目意義重大,要切實把項目落實好、執行好,打造出高水平的種質資源大數據系統,為我國的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共享利用再立新功。”楊振海說。

      微信號:ayiwangapp17

      (來源: 科技日報 )

      標簽:

      上一篇: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預防先行 提供全科醫療服務 下一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為您推薦

      相關新聞

      清華大學虛擬呼吸機等模擬教學設備采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發布時間:2023/3/24 10:10:12
       項目概況清華大學虛擬呼吸機等模擬教學設備采購項目 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http://www.365trade.com.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04月13日 09點30分(北京時
      國家衛健委發布《低能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標準》等5項標準 發布時間:2023/3/24 10:08:47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GBZ 115-2023 低能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標準》《GBZ/T 328-2023 放射
      自旋電子器件制造工藝獲新突破,或成半導體芯片行業新標準 發布時間:2023/3/24 9:58:15
      美國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研究人員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制造自旋電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藝,該工藝有可能成為半導體芯片新的行業標準。半導體芯片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電子產品的
      青海大學獲批建設“新能源電力系統智慧運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布時間:2023/3/24 9:53:57
      從青海大學獲悉,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結果,全國共20個實驗室獲批,青海大學新能源電力系統智慧運行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這是該校第4個由教育部
      科技治水 清清河流煥發生機 發布時間:2023/3/24 9:44:46
      深隧巡檢機器人、流域智慧管理平臺、泵吸式暗涵清淤機器人、城市排水管線檢測機器人等行業新產品、新材料精彩亮相,3月22日,超500種新技術、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走進”2023年長
      南昌推進國家網土壤風險點監測 發布時間:2023/3/24 9:31:22
      陽春三月,春回大地,奮戰在土壤環境監測工作一線的生態環保人整裝待發,拉開了江西省2023年國家網土壤風險點監測工作的序幕。  作為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第一道關”,土壤
      廣告

      新聞排行

      圖片視點

      國家衛健委發布《低能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標準》等5項標準

      優質產品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阿儀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阿儀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 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 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阿儀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 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 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旗下頻道

      色譜儀 光譜儀 反應釜 試驗箱 試驗機 攪拌器 培養箱 離心機 水分測定 氣體檢測 量熱儀 石油儀器 純水器 比表面儀 溫度記錄 流量計 萬用表 顯微鏡 粒度儀 測厚儀 硬度計 酸度計 元素分析 生物試劑 電線電纜 天平衡器 傳感器 食品檢測 壓力儀表 電化學 測厚儀 閥門儀表 電力儀表 干燥設備 藥物檢測
      亚洲另类国产综合第一

    2. <b id="rzrzp"><p id="rzrzp"><thead id="rzrzp"></thead></p></b>

      1. <video id="rzrzp"></video>